小时候,我忘了看电影《一分钱》或《陈三良》。 里面有歌词,所以我知道一分钱值多少钱。 歌词如下:
一分钱买豆腐,吃三天;
买一只老母鸡,每天下蛋。
这次你知道一分钱值多少钱了!
其他网友的看法
我们经常在民国电视剧中看到人们花几毛钱、几块大洋买东西。 那么民国时期的一分钱一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中华民国时期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 宣统元年,清政府统一发行银元,这些银元也被称为“大洋”。 1914年,中华民国建立银本位币制,一银元兑换一元。 现今流通最广的银元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又称“袁大头”或“大头洋”。 除了一元的银币外,还有一毛钱的硬币。 一元等于十角等于百分之百等于1000厘米,一文钱等于一个铜板。
民国初期,五银元可以买一头水牛,一银元可以买一担米。 按照现在的物价计算,民初的一枚银元相当于今天的200多元。
1926年至1936年的上海,大米的市场平均价格约为每城石10.2银元,即1银元可买16斤大米; 猪肉一斤2毛钱到2毛钱,3毛钱一斤,一银元可以买4毛钱到2毛钱。 5斤猪肉。 当时,棉布每银元可买6尺,白糖每斤10分左右,菜油每斤2分,食盐每斤3-5分。 换算成现在的价格,基本上一块大洋相当于人民币30-50元。
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一银元可以买一顿热锅羊肉,在上海可以买一份两人份的西餐套餐; 可购买20人的公园门票和10人的电影票; 一份报纸的费用为 3 美分,每月的订阅费用为 1 美分。 一枚银元。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平高出10%-20%左右,所以上海的物价更高。
民国初期,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月薪300大洋; 普通工人的工资是5到10大洋; 毛泽当图书管理员时,每月工资5大洋。
考虑到当时正值战争时期,通货膨胀严重,粮食价格普遍高涨,供不应求。 由此可见,一块大洋相当于人民币150-200元。
第二级为“铜元”,俗称“铜板”。 这两种钱币均不按十进制铸造,是由银、铜的价格决定的,故又称“小洋”。 兑换店每天都有市场价格牌。 一元钱能换铜板多少钱? 当时市场价格并没有上涨多少。 洛,一银元大约可以兑换一百二十八铜元。 ——陈存仁《银元时代的生活》
民国时期,一大洋可换120-180铜币。 那时候,一铜钱,也就是一文钱,可以做很多事情。 买一块大饼油条,八块、十块糖,一两个梨,两串马蹄。 五毛钱可以买一份报纸,四铜钱可以买一碗肉面,两铜钱可以买一瓶汽水。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也提到:“工人,下午、晚上下班,往往要花四个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果十块钱, --站在柜子外面,喝点热水休息一下;如果你愿意多花一分钱,可以买一盘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当饮料。几分钱,你就可以了。买个荤菜……”
由此可以推断,民国时期一块铜板的平均价值相当于今天的1元到2元之间,但这也要根据当时市场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分析。
民国时期,经济不景气,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严重不稳定,各地物价不能一概而论。 但可见,花大洋一分钱就能买到的东西还是有很多的。
其他网友的看法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可比性。 如果按照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定汇率或者多少人民币能换一块大洋来算,肯定不行,按照现在的收藏价格来算,肯定不行。 如果按照购买力来计算,就有问题,因为购买力不仅与金钱有关,还与商品有关。 想想当时有多少货,再看看现在的货。 不管是什么,太多了,没有更多了。 而且其中许多都出现了供应过剩。 即使是同样的一块钱,能买到的东西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当然,最靠谱的办法还是按照购买力来计算。
我们看一下当时的铜板和大洋之间的换算,也就是袁大头或者银元。 当时国家正处于混乱之中,所以中央政府并没有就折算多少做出决定。 每个地方的转换都不一样。 比如民国四年,一大洋可以换天津1279文,奉天1180文,长沙1500文,广州1011文等等。
那我们就来说说当时的薪资情况。 民国三年(1914年),私塾教师的月薪约为12银元。 我们一般城市一个老师的工资在4000左右。 如果换算的话,大约是1银元。 相当于现在400元左右。 但如果看看民国六年的米价,情况就不一样了。 当时大米的价格约为三银半一石,一石约125斤。 那么1银元可以买40斤大米。 按照现在的一斤大米大约是3元钱,那么当时的一银元相当于现在的100多元。 但正如我刚才所说,当时商品供应稀缺,即使购买力相同,你买的东西也肯定会有所不同。 但如果综合起来,当时的一银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四百块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