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收藏资讯

“磕”开村民心门的外乡人

早上6时许,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的一处民宅里,34岁的张海江正在为新一天的晨跑热身。 即使前一天晚上出差回来,他的神态也充满了活力。

“因为我一年四季都喜欢运动,也因为我每天都与大自然打交道。” 张海江笑着说道。

不久前,在共青团浙江省委推荐下,张海江荣获全国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颁发的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成为第四位“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获得者。代表浙江荣获“母亲河奖”。 其中之一。 来这里的原因是去他晨跑的终点一探究竟——沿着青山河上游,龙坞水库竹林覆盖,碧波荡漾。 这里是张海江经常来爬山、慢跑的氧吧。 也是他遇见青山村的地方。 也是他所守护的周边村庄3000多人的生活水源。

2015年,张海江只身来到龙务水库,作为志愿者,开展水源保护工程。 这些年来,他不仅帮助当地水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还将原本依赖竹产业的青山村变成了民宿、农家乐林立的生态友好型“未来乡村实验区”和工匠工作室。 如今,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和村民追随张海江的脚步,在追求生活向往的道路上,共同书写这段“绿水青山”的故事。

“敲”开村民心门的外来者

2014年,正在国外攻读公共事务管理和环境科学双学位硕士学位的张海江申请了8个月的休学,回到四川老河沟自然保护区,成为一名保护大熊猫的志愿者。 我没有别的意图,只是想“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深山老林里,迷茫的张海江习惯并爱上了山里的生活。 “摆脱了城市带来的压力,原来去偏远山区做自然保护也可以这么好!” 他知道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梦想的职业。

2015年,学成回国的张海江得知,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有一个水源保护项目,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来牵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甘肃人,他深知“水”字的重量。 “我恰好是一个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想尝试的人。” 怀着“尝试一下就可以”的进取心,他自愿在青山村践行自己的环保理想。

张海江刚来,对生活的地方并不熟悉。 他立刻想到了黄湖镇团委。 镇团委成为张海江与当地政府、村委会沟通的纽带。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开始与共青团产生了不理解的感觉。 命运。

当时,青山村的经济主要依靠龙坞水库周围的毛竹林。 为了增加毛竹的产量,村民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除草剂。 然而,此后,竹子和其他一些作物出现了健康问题,产量也没有改善。 众人都很着急,却又想不通。 有专业经验的张海江看到了端倪:“污染物聚集在土壤中,影响水质,水污染带来更多麻烦。” 经检测,龙务水库污染物指标确实偏高。 考虑到污染源与沿海毛竹林有直接关系,张海江决定重新梳理土壤利用方式,以土养水。

但张海江作为一个外国人,说服村民放弃与民生相关的土地来开展环保公益的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不认识的人。” 负责与张海江沟通的老村委会主任王康云回忆。 重点地区的大竹林坚称张海江是来“赚钱”的开发商,不听任何劝说。

“很巧的是,我也是一个爱死的人。” 张海江回答道。

只有“敲响”村民的心,水源保护工作才能持续下去。 在王康云的协助下,张海江日夜挨家挨户劝说村民:“在浙江,村里有2万多处小水源供应饮用水,保护它们不仅是保护大河的源头,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水是安全的。” “白天晚上没人去,雨天没人去”的日子他坚持了五个月。 其间,即使被赶出家门,他仍一次次登门协商,“问题必须解决”。

付出就有收获。 时至今日,每当问起张海江的名字,村民们仍然无法回避那个在村里大街小巷忙忙碌碌、说说笑笑的“吵闹”身影。

“如果结果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说起这些事情,张海江也是欣慰地笑了。

江海张镇_张海江_江海张子枫

把好风景变成好生活的工作狂

进村前,自嘲是“工作狂”的张海江就已经做好了打算。 2015年,他和团队联系万向信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成立了全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山水基金,以解决林权流转的资金问题。

在余杭团委的业务指导下,张海江还向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民办非企业组织“余杭区青山农村志愿服务中心”。

据黄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转让协议最终以高于竹林收入20%的“生态补偿”形式结算。 在成功协商下一阶段20户共500亩重点林权流转后,张海江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并对这些地块进行植被恢复。 他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短短三年时间,龙务水库水质由三、四类水质提升至国家一类水标准。 2020年,龙坞水库将继续保持一流水质,山水基金信托二期也将另外800亩山林纳入保护范围。

尽管有了“良好的开端”,张海江仍在思考一个又一个方案:“仅靠土地出让调动的资源无法让环保意识生根发芽。” 护水“与己无关,高高在上”。 没有可持续的运营,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

“环保带来的好山好水不应该浪费,而应该转化为真正的美好生活。” 张海江立即制定对策,并与他的团队提出了一个名为“天然好邻居”的新项目。

“天然好邻居”计划倡导组织村民利用闲置房屋开发农家乐、民宿。 每个参与家庭都需要依靠绿色档案的星级来为游客获得优先的住宿推荐,而获得星级的方式是在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垃圾等方面赚取积分。分类、村庄治理。 村民吴文利对计划的成效深有感触:“不仅收入增加了,我们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游客表示,这里的旅游体验与其他村子不一样,特别是绿色、有益。”

张海江“越战越勇”。 废弃了20多年的小学,在张海江的规划下,建设了青山自然学校,开展“公益与自然”的研究活动和户外活动,每年可接待数万名游客。年; 2018年,张海江联系团队进行跨界合作,将濒临拆迁的老礼堂改造成游客“必打卡”的图书馆,并邀请设计师团队入驻,组织村民学习传统手工艺在这里,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对于偏远的青山村来说,这些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在张海江的努力和规划下,后续所有入驻的公司和活动都将以10%的比例注入山水基金。 这些年来,环保事业也随着村里经济的发展而“全船增”。

乡村筑梦领跑者

七年来,张海江已成为村民的“老熟人”。 他高兴地说:“我把村里的房子又续租了20年,我喜欢这里的生活。”

如何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乡村振兴,张海江加入共青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队,成为余杭区青联委员。 不仅如此,张海江还迎来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见过世面,却依然选择了青山村”。 他现在领导着一支由 70 人组成的团队。 越来越多的年轻企业家也来到这里开设咖啡馆、酒吧和工作室。

但年轻人的到来也引发了矛盾。 有一次,年轻人因垃圾焚烧问题意见不合,又不懂方言,与当地村民发生争执,不欢而散。 张海江目睹了这一切。 如何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张海江和他的团队决心建立“心连心”的纽带。

2019年,在余杭区委统战部的领导下,张海江带领新村民成立青山同心会,并担任主席,建立了每月一次的新老村民民主协商机制。 迄今为止,他已参与协商解决了《关于黄木山龙坞水库周边手机信号增强的建议》、《关于提升青山村美观度的建议》等30余项村庄发展提案。

此外,张海江和新村民们正积极准备集体活动,就像他融入村子时一样,让新老村民坦诚相待。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回忆。

2020年8月,余杭区重点改革项目“未来乡村实验区”青山村试点正式启动。 张海江期待自己对水源保护的探索能为未来农村发展带来启示。 他许下了下一个愿望:“我们共同努力,让人们不再远离乡村,而是在乡村遇见未来。”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