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收藏资讯

万变归一:从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演变

9月17日,学者李凌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高等研究院作题为“万变归一:从商周青铜器看中国装饰传统”的讲座。 关于装饰的讨论有很多。 青铜器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图案代表什么意思? 它们是无意识的还是实际上象征着某种东西? 当初选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重新解释它们时,有多少依据?

我们对青铜器有很多疑问。 虽然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著作可供我们参考,也有一定数量的学者还深入涉足这一领域,但每次新的文物出土、新的解读出现,我们对古代文明原有的认识总会被打破。 。 思维越来越混乱。 例如,青铜器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图案代表什么意思? 它们是无意识的,还是实际上象征着某种东西? 当初选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当我们今天重新解释它们时,我们有多少依据?

李凌,北京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艺术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研究领域横跨考古学、古代文字、古文献、艺术史、军事史、炼丹史、历史地理学等。研究著作有《入山出塞》、《塑造古铸今:考古发现与复古艺术》、《孙子古籍研究》、《古竹竹书与学术渊源》、《万变:李陵考古艺术史选集》等。

01

商周青铜器装饰中人物形象的演变

青铜器纹饰的研究是青铜器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早在宋代,学者(如王甫)就关注纹饰问题。 现代学者荣庚、马承远等,以及当代美学家李泽厚,都曾讨论过这个问题。

杰西卡·罗森在《莲花与龙:中国装饰》一书中认为,中国装饰的两种代表性图案是莲花和龙。 李玲认为,莲花图案更多地与西方艺术文化有关。

《莲花与龙:中国饰品》

[中文] 撰稿:杰西卡·罗森,译:张平

邓飞、李晨、沉水、石京飞、李保平

上海书画出版社2019年4月版

在谈到中国​​早期的装饰时,李玲首先谈到了一种人面装饰。 过去,因为古人比较尊敬神灵,不愿意称其为人面纹身,所以被称为神面纹身。

良渚玉:神面纹

人面方鼎

石峁遗址出土的神面石刻

02

中国传统动物图案主要是龙、凤、虎

对于动物图案,李凌指出,中国传统图案一直以龙凤虎为主,其中龙凤图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图案。 需要说明的是,西周中后期的几何图案实际上是由动物图案演变而来的。 鳞纹、弧形纹、重环纹等多种组合纹样都与龙凤纹的演变密切相关。 然而,这些变化非常复杂。 李陵认为,纹饰虽有千变万化,但始终不变,因此他将中国纹饰的特点概括为“万变归一”,最大的三大体系仍是龙、凤、虎。

(一)龙的原型是鳄鱼

商代和西周早期流行的动物图案是饕餮图案。 饕餮本是《吕氏春秋》中的一个词。 后来,不少学者觉得这个说法不准确,改名为兽面图案。 它的典型特征是可怕的眼睛和锯齿状的牙齿,突出了动物的脸,尤其是眼睛。 李陵指出,在西方艺术中,眼睛非常重要,具有神圣的力量。 由此发展出所谓的“蜻蜓眼”,其实是人造肉红色玉髓珠。 后来,眼睛具有神奇力量的特殊含义也传到了中国。

甲骨文中龙的典型形象和“龙”字:仿鳄鱼,头上有角

出土文物中的鳄鱼形象,古称“饕餮”。 据《鲁国春秋》记载:“周鼎之饕餮,有头无身,食人而不吞,伤其身,以言抱之也。” “有头无身”就是饕餮纹的含义。 特点是饕餮只有一张脸。 “吃人而不吞下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就是说鳄鱼吃人,而且不光是人,而是任何东西。 中国古代的仪式和礼器(钟、鼎)也大多与吃有关。 因此,李灵认为,如果知道饕餮的原型是鳄鱼,那么“饕餮图案”这个名字也并无不妥。 兽面纹只是一个模糊的术语,无法命名,因为它有很多附加装饰,如龙角、牛角、羊角等。据此,李陵称其为“龙头纹”。

饕餮纹棒角

二里岗时期饕餮纹

(2)凤凰的原型可能是野鸡

说起凤凰图案,李陵说,商代的很多图案看起来像鸟,我们谨慎地称之为鸟图案。 这些鸟的图案逐渐演变,变得越来越漂亮,头冠、尾巴和翅膀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山海经·南山经》云:“丹雪山有鸟,其状如鸡,色彩绚丽,有文有文,名曰凤凰”。 凤凰是一种虚构的动物。 李凌推测,它的原型可能是以锦鸡、雉鸡、孔雀等雉类为主要模仿对象,但也融入了鹰的特征,比如有时有钩状的喙。

挂冠大鸟图案

铜器收藏_收藏铜器表面的污垢怎样处理_收藏铜器的图片及价格表

掌形冠凤鸟图案

(三)中国人以虎识狮

如果说龙和凤是中国的吉祥动物,是现实中无法比拟的想象动物,那么老虎就是真实存在的动物。 老虎条纹背后隐藏着什么信息?

李凌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国际动物”: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和老虎形象》。 他认为老虎是典型的亚洲动物,狮子是典型的非洲动物。 老虎以中国为中心,狮子则是从波斯和中亚传入中国的珍奇动物。 传入后,它成为吉祥动物,也具有想象中的色彩。 为什么被称为“国际动物”?

商代虎纹

西周虎纹

03

几何图案和肖像图案的演变

西周后期,由于礼制改革,中国流行了一种新的装饰样式。 这类装饰的特点是用点、线、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漩涡等,形成几何图案,而且十分讲究二分和对称。 弦纹和圆纹是最早、最常见的几何图案。 商代的云雷纹多为地纹,有饕餮纹、龙凤纹等。 还有漩涡纹(有人称其为火焰纹)和非锯齿纹,常起到分隔或间隔的作用。

山纹(口纹加八字纹)

什么是山纹? 李玲举了一个例子。 近日,大河口出土了两件“八婆山桂”。 这是难得一见的方桂。 它的覆盖面由八座山峰组成,散布在山丘周围。 铭文称,这件青铜器名为“宝山簋”。 “包”是修饰语。 这艘船其实叫山龟。 还有一种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流行的莲瓣形壶。 过去称其为莲瓣形,意思是上面布满了莲花花瓣。

八婆山桂

莲瓣壶(铭文称花壶)壶盖呈山形。

从人面纹到动物面纹,商代初期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装饰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不同时期的装饰与器形也存在重叠关系。 战国时期,肖像图案的出现,揭示了图案的重大新变化:场景变得更加宏大,画面更加复杂,就像镜头突然拉近和拉远一样。

战国宴猎攻纹罐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讲座最后,李玲做了简短的总结。 饕餮纹、龙凤纹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但此后一直延续。 龙凤图案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图案。 西周中期,大鸟垂冠图案开始流行。 它很有特色,但它的起源较早,而且后来仍在延续。

《万变:李陵考古艺术史文集》

作者:李玲

生活·阅读·新知 三联书店2016年10月版

04

青铜器装饰也有语法,难道也有主语和谓语吗?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津教授特别提到了中国学者张广智和日本学者林乃夫对青铜装饰研究的影响。 后者的作品中,有一些与李陵不同的观点,但却很有趣。 例如,林斯奈夫认为“饕餮”相当于商周时期的“皇帝”。 他列举了几个证据,包括皇帝本身的功能与器物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徐天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田野考古和商周考古研究。 曾主持山西周公庙遗址发掘,先后承担夏商周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研究。 主编出版有《济金诸国史》、《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等著作。

苏名誉,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致力于青铜技术与艺术的研究。 自1997年起,他与Susan Erickson博士在全国十多个省份的数十家博物馆收藏和研究晚期青铜器。

李军从艺术史的角度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高潮,始于19世纪下半叶。 其中一位关键人物是德国艺术家阿洛伊斯·里格尔 (Alois Riegl)。 里格尔有一本书《风格问题:装饰艺术》。 《历史的基础》、杰西卡·罗森的《莲与龙:中国装饰》是这本书的直接延伸,后来很多关于装饰的研究都离不开这本书的框架。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有人问,讲座中提到中国早期缺乏植物装饰,但在西周中后期的装饰中,人们发现了很多蕉叶图案。 这怎么解释呢? 对此,苏荣耀表示:蕉叶图案代表芭蕉叶吗? 它是一片叶子吗? 这是个大问题。

李军提出补充。 所谓荷叶纹、蕉叶纹,其实只是后人的一种定义和理解。 这涉及到艺术史研究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英国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反复提出的——实际图案的生产与匹配之间存在先后关系,总是生产在先,意义的匹配在后。 芭蕉叶纹、荷叶纹等所谓的植物纹样也可以在这样的艺术规则中被识别。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