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战败后,德国的重建很快将德军变成了一支以装甲车为核心的军队。二战时,与其他军事强国相比,德国似乎对半履带车辆格外钟情。
什么是半履带车?半履带车辆是一种结合了卡车的速度和履带车辆的越野能力的车辆。不过,与美国研发的具有前轮驱动能力的M3半履带车不同,德国车辆的前轮纯粹用于转向。并且没有驾驶能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德国在研制半履带车辆时,更注重其在不平坦路面上的行驶能力。
德国半履带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戴姆勒汽车公司就曾尝试过这一点,开发了一款名为Marien Wagen的车辆。这些早期经验和技术知识对后续进步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喜欢精致和复杂的德国人还将半履带车的悬挂系统设计成了德国坦克常见的双交错负重轮,保证了其行驶稳定性,但也使得结构过于复杂,不适合保养和维修。
图为装备75毫米L24火炮的251型半履带车
1928年,德国克劳斯·马法尔公司生产了半带式车辆的测试模型,用于进行各种实验。该原型车是该公司MSZ 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后轮部分,经过改装以覆盖轨道。如有需要,可将履带拆下,作为普通四轮车使用。
82桶车改装半履带车
根据该测试车辆获得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得出以下结论。
请勿使用橡胶带覆盖皮带。相反,请使用铸造连接的履带。这将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更换损坏的部件也相对简单。履带上应安装含油轴承和可拆卸的橡胶垫,以减少噪音并防止履带磨损。另外,铸造履带在牵引大型火炮等重型武器时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流道应采用大直径橡胶流道。
为了实现低功率高速行驶,仅通过履带实现驱动,前轮仅用于转向。高速行驶时,当前轮转动到一定角度时,转向制动器就会开始制动,从而保证了方向操作的稳定性。这样,此时半履带拖拉机的整体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进入1932年后,负责军用车辆研制和评估的德国军械局第六科初步确定了半履带车辆研制的基本方针。根据所牵引火炮的重量,牵引车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级别。轻型为5吨,中型为8吨,重型为12吨。
从1934年起,德国军械局开始正式开发和研究。之后,军械局又增加了轻吨级和三吨级两个等级,然后在1936年开始研制重型18吨级车辆。至此,德国全系半履带牵引车已经出现。
1934年开始研发时,5吨、8吨和12吨车辆的试验车分别交给了BsingNAG、Kraus Maffai和Daimler-Benz这三个公司。其中,1吨和3吨的测试车交给了德马格和HansaLoyd-Goliath,而18吨的研发则交给了FAMO(全称:Fahrzeug-und-Motorenbau GmbH)完成。每家公司都用自己的公司缩写来命名这些测试车辆,例如D 代表: Demag; HL 代表Hansa-loy-Golith; HL 为BsingNAG。国阵;戴姆勒-奔驰(Daimier-Benz)使用DB; FAMO用的是F。所以只要看到这些缩写,你立刻就能知道是哪家公司负责开发的,它的最大牵引重量是多少。
早期研制的5吨、8吨、12吨拖拉机在履带轮的履带部分装有板簧,作为悬挂装置;后来研制的1吨、3吨、18吨拖拉机都没有采用这个。设计,而是使用扭杆弹簧。
图为装备28毫米锥膛炮的250半履带车
另外,早期研制的各级拖拉机的覆盖带接地长度都比机体长座短。为了增强其在恶劣路况下的行驶能力,后期开发的几款车型增加了履带的接地长度,并且为了增加涉水深度,驾驶员座椅的高度和后部的高度隔间被抬高。
早期的半履带设计如下:
底盘:横架焊接在左右车架上,散热器和发动机在前,驾驶室在后,变速器在驾驶员座椅后面,油箱在后。 5吨、8吨、12吨三个级别的车辆在底盘的左、右框架上均装有钢板弹簧。驱动轮安装在负重轮的前面,位置可调的惰轮安装在其后面。
另外,绞车水平安装在8吨、12吨大型车辆底盘中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回收作业。
发动机:试验阶段,各级别半带式拖拉机均采用研发公司自有发动机。当他们进入生产阶段时,他们开始使用迈巴赫的液冷汽油发动机。当然,并非所有车型都使用相同类型的发动机。根据车型会选择不同排量的发动机,发动机还配备了博世制造的电惯性启动装置、空气压缩机、燃油泵等装置。这些配置与轮式车辆没有太大区别。
8.8 厘米高射炮37 (Sf.) auf s. Zgkw。 18吨半履带车
变速箱:采用Vaiorx半自动变速箱,前进7档(3吨为5档),倒档1档。通过切换开关,可以在平坦和起伏的行驶状态之间切换。
差速器:采用Cleatrac差速器,在起动轮内部安装制动装置,控制方向。
主动轮:设置在末级减速器外部,中心部分的轨道上铺设一定数量的齿轮。一般来说,8吨以下车辆单侧覆盖采用12档,8吨以上车辆单侧覆盖采用14档。
当转向装置:前轮转向角度超过15度时,相应的转向制动器起作用,起动轮相应停止。
负重轮:这些负重轮直径相同,交错排列,布置在驱动轮后面。早期采用板簧,后期采用扭杆弹簧。
轨道:均为单销式轨道,中央装有可拆卸橡胶垫。德国人在履带销周围插入了浸油滚针轴承,希望延长使用寿命。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冬季和沙漠地区,这些设计会带来很多问题。
说了这么多,不说点实在的东西就不合适了,那我们就来说说半履带摩托车吧!
前面提到,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德国就开始了一系列半履带车辆的研究。该系列项目均获得HK编号。 1939年,为了给山地部队提供小型、轻量的半履带装载/牵引车辆,NSU公司(之前未提及)奉命接管轻型半履带车辆的开发。
Sd.kfz.2 用于火炮牵引
基于一些奥地利轻型半履带车辆的设计,NSU 于第二年迅速推出了原型车Kleines Kettenkraftrad HK 101。最初的研究代号为kfz620,但该车辆最终被军方命名为Sd.kfz.2。 Sd.Kfz .2是其军用名称。 “SdKfz”实际上是德语“Sonderkraftfahrzeug”的缩写,意思是“特种机动车辆”。该车采用26千瓦4缸欧宝奥林匹亚1.5升发动机,重量仅为1.56吨。 Sd.kfz.2的公路速度达到每小时70公里。
Sd.Kfz.2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采用了德国风味的双交错负重轮设计(严谨的德国人在这么小的车上仍然选择这种复杂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得Sd.Kfz.2在泥泞地面上行驶时非常平稳、过得去。
但像虎式、豹式等德系车辆采用交错负重轮,这样的设计使得结构更加复杂,维护也非常不方便。 Sd.Kfz.2的转向机构如上所述。当它开始转动时,它像普通摩托车一样依靠人来控制车把。然而,当转向角超过15度时,内轨道上的制动器开始起作用。通过内侧轨道减速来辅助转向。不过,即使采用履带辅助转向,转弯半径也达到了4米左右。由于体积只有14立方米左右,必要时可以牵引一辆SaAh.1拖车以增加运载能力。
虽然它最初是用来为山地部队提供武器弹药和电话线卷筒携带和牵引的,但在配发到各部队进行测试后,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因此,Sd.kfz.2被广泛装备在德军各部队中。例如,在空降部队中,Sd.kfz.2被装载在JU52运输机上进行投送(因为Sd.kfz.2是唯一一种足够小,可以装载到运输机上进行运输的火炮牵引车)。
虽然Sd.kfz.2在欧洲和北非战场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它在东线战场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因为它轻便、灵活且具有良好的越野能力。
Sd.kfz.2 用于牵引Me-262
战争后期,为了节省航油,防止飞机使用自身航油进行动力滑行,Sd.kfz.2还被用来牵引Me262等各型飞机。
面对非常泥泞的地形,前轮会成为负担,通常会被拆除。
从1940年到1944年生产结束,总共生产了约8345辆Sd.kfz.2,其中约90%由NSU生产,其余10%由斯托维尔生产。
Sd.kFZ.2的各种衍生物如下。
Sd.kFZ.2/1现场电话线敷设车在引擎盖上焊接有支架,可用于安装现场电话线筒。此外,还可以在拖曳的Sd.Anh.1 拖车上安装一条额外的电话线。线轴。
Sd.kFZ.2/2重型现场电话线路敷设车。与2/1相比,这款车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焊接支架比2/1稍大一些,用于铺设大电缆。
施普林格”无线电遥控爆破车(Sd.kfz.304)。战争后期,部分Sd.kfZ.2被NSU改装成“施普林格”无线电遥控爆破车,用于运输炸药或扫雷。但是,因为只有保留了履带并增加了装甲,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装载了500公斤炸药,用于接近敌方目标进行自毁行动,但德军在山地实验中发现了其中心。这种车辆的重力不稳定,很容易被击中。从1944年到1945年,大约生产了50辆“施普林格”。
虽然半履带车的外观并不起眼,但仍然受到二战武器收藏家和军迷的喜爱。他们拥有数量庞大的平民,因为他们是历史的浓缩。尽管它们曾经被用作侵略者的工具,但历史始终是历史。优秀的半履带车将永远不会被遗忘。